首页 > 金职新闻

王新洁:在卢旺达支教的日子

来源: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宣传部作者:楼 峥 奚亚妮时间:2019-04-16浏览:1987设置

20184月,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升非洲职业教育水平,学校向卢旺达派出了第一批援非管理人才,帮助当地职业院校进行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等工作,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专任教师王新洁便是首批成员之一。

                                                                               


                                                                   

                                            

王新洁在穆桑泽市政府门口

                                                                       

“尽最大努力试试”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东邻坦桑尼亚,南连布隆迪,西和西北与刚果()交界,北与乌干达接壤,境内多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因此,农业与食品加工专业一直是当地需求的紧缺专业。王新洁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食品添加剂》、《果蔬加工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等课程,这和海外分校对于农业与食品加工专业的需求是一致的,这一重任便落到了她的手中。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一个女老师去非洲的决定,刚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王新洁下意识也是拒绝的,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当时心里挺矛盾的,身边的人都不了解非洲的情况,而且全程都要用英文进行上课培训,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想着三个月可以出去外面走走看看,领略非洲的国土人情,我想着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试试吧。” 王新洁说。


                                                                       





王新洁在上课

                                                                 

“感觉很有成就感”


20181123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将近两天的日夜辗转,王新洁和通信与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朱墨池、烹饪名师楼洪亮抵达有着“千丘之国”之称的卢旺达。

到达卢旺达后,王新洁马上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根据卢方需求,王新洁除了日常授课外,还要负责为师生进行农产品质量管理与认证,肉制品、乳制品和饮料的加工标准,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你看,这是我当时一天的行程安排。”王新洁把支教记录本放到笔者面前,只见每一页上都写满了各种工作安排。“每个星期不仅要给教师与学生上两次课,每次3小时,还要负责一次大型的面向八所职业学院师生的讲座。”


                                                                        




王新洁为师生作讲座


                                                           

语言障碍是王新洁上课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在去卢旺达前,她从未用英文上过课,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虽然平时大家都是用英文交流,但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有些比较长的名词对于学校的师生来说也是生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词。” 王新洁说,“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我的讲课内容,师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调动不起来。”为此,她每次上课前都做足了功课,将课上所要讲授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用尽量浅显的英语词汇进行标注,并结合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的理解。看似简单的备课,却倾注了她满满的心血与时间。截至支教结束,王新洁共完成了双语PPT30个;双语Word文件53个,其中包括3份食品加工的实训指导书;视频66个。


                                                       

                                           


王新洁为师生作培训


                                      

随之而来的还有课程安排上的问题。由于时间紧、任务急,好几次都是第二天要上课了,前一个晚上才通知王新洁要上课的内容。“刚来的时候,感觉自己每天都是手忙脚乱的,一会儿要准备讲课材料,一会儿要回复学生信息,一会儿又是找我商量培训的事情。” 王新洁回忆道。为此,加班成了她去支教后的常事。课间,当大家休息放松时,她还在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夜里,当别人休息时,她仍埋首在电脑前,精心准备明天的讲课材料;周末,当大家回家团聚时,她依然在为如何提升培训质量绞尽脑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王新洁的努力下,慢慢的,学校师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课堂氛围也越来越融洽。“感觉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她说,“回国以后,还是有好多的老师和学生和我保持邮件联系,会和我分享学校里的生活,探讨各种专业问题。”


“自己做的一切都值了”


“刚刚到卢旺达的时候,感觉一切都非常新奇,而且和想象中的情况也相差很大,机场很mini。虽然大多数人很贫穷,生产力也十分落后,但是城市很干净,治安也很好,晚上还可以出去散个步,包括每天乘坐摩托车去学校,从未见过的普通植物,怡人的火山气候,都是从没见到过的风景。”谈起刚到非洲的日子,王新洁侃侃而谈。

一时的新鲜过后,迎来的是更多的困境与挑战。如学校会每天不间断的停电,王新洁只能走半个多小时的路,去镇上的一个咖啡馆蹭一个很慢的网络;学校也会隔三差五的停水,她要在有限的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洗澡、洗衣、煮饭等所有事情;学校生活物资匮乏,她每月都必须去距离学校几十公里之外的市区购买生活必需品……

“那时候也有过好几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好在整个海外分校团队的老师都特别照顾我,每次都帮着我一起渡过。”回忆起在卢旺达的生活,她充满了感激。



                                                                



王新洁与学生一起

                                                      

除了团队老师给予的鼓励与帮助,那群天真烂漫、渴望知识的学生也给了王新洁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卢旺达农牧业十分落后,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和战争的影响,粮食自给不足,年缺粮30%左右。一天,班里的同学们向王新洁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愿望,“老师,你能给我们做豆腐的配方吗?”她感到有些讶异,这在国内是多么普通的东西啊。于是,她花了几天的时间,认真写好了配方并指导他们要怎么做。在回国后的一天,同学们传来了一张豆腐的照片,并附言:老师,我们成功了!那一刻,王新洁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了。

回首三个月的培训生活,目睹了无法想象的贫穷、疾病、痛苦,当然,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热情与友爱,从去之前的焦虑,到刚到时的敬畏,到最后的坦然,王新洁笑言,“这也算是圆了我最初的一个梦了,虽然过程荆棘重重,但能将食品加工技术传播到卢旺达,传播到中东非,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我感觉很满足,很自豪。”

从卢旺达支教回来的王新洁依旧忙忙碌碌,每天不是在去上课的路上,就是在指导学生、准备课题……但她始终乐在其中,只因教书是她热爱的事业。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