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今夜,我为你守候
——记最有温度的急诊科医生、优秀校友廖岐鸣

来源:医学院作者:卢惠萍时间:2018-02-10浏览:2323设置


   “刚被送来时,患者的右心室就像一个被过度吹大的气球,心肌已经没有收缩力,失去了泵血功能。廖岐鸣说起一周前的事情仍旧历历在目。126日,大雪飞扬,廖岐鸣在那日,第一次在抢救病人时拿起手机拍了张照,继而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再看一眼妈妈》的文章。却未曾想到这“无意之举却被媒体疯狂转载报道,廖岐鸣也被誉为“最有温度的急诊科医生”。

 


 

作为好用的足球竞彩app的优秀校友代表,学院领导第一时间赶去看望慰问校友廖岐鸣,并在他下班后进行专访,听他诉说温情背后的故事……

 


 

温情故事并非偶然

 

那位31岁的女患者很伟大,在当年怀孕时就已经显示出心功能不全,在生下孩子1岁后病情加重,全家开始全国求医。今年是孩子6周岁,女患者被送到急诊科时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廖岐鸣缓缓道来,似乎听不太出情绪的波动,但他忽明忽暗的眼神却透露出丝丝感触。“我把孩子从抢救室外接到病床前时,麻醉科医生正在消毒铺巾做手术准备,一边是没有意识却顽强抗争的脆弱的生命,一边是手术麻醉未完全清醒懵懂的孩子的眼神,当两张病床挨在一起时,一想到他们今后可能面临的天人之隔,孩子再也不能叫上一声妈‘,我瞬间就感动了。”

廖岐鸣的同事说,像这样的人间百态,急诊室里经常发生,只是大家忙得已经习以为常,廖岐鸣偶尔发一下感慨,就被媒体关注了。说起廖岐鸣,感动时常发生。去年,急诊室送来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右小腿被狗咬伤且创面较大,鲜血直流。廖岐鸣作为首诊医生,他接诊后建议患者住院治疗,可大妈不愿住院,坚持要门诊治疗。由于狗咬伤不能一期缝合,要天天换药,而急诊的排班是休3天轮白班再夜班,在急诊一轮药换下来,大妈就再也不愿意找别人换药,指定要找廖医生,理由就是“这位医生最是耐心”。于是,廖岐鸣每天坐公交车来回,无论刮风下雨,连续两个月为患者换药。在痊愈后,患者也常常到医院看望廖医生,直夸他人好。



 


 

廖岐鸣说,忙点累点都没事,作为医生最重要的是能被患者认可,这样特别有满足感,能感悟到医生的高尚和自豪。急诊抢救室是一个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的场所,急诊科一直主张医护人员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汤小斌说:“都说医护人员不是亲人胜亲人。但在急诊室这个团队里,我们倡导的是‘恻隐之心、仁爱之心’。为每一个患者尽心尽力地提供最有力的救治,为每一个患者提供最大的人文关怀医学的本质,就是不断去帮助别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坐堂医生到“前线战士


20008月,廖岐鸣学校毕业后到金华市机关医务室工作。因为工作单调没挑战,又到秋滨卫生院工作了3年。机缘巧合,2012年金华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招人,他又从秋滨转到人民医院,一干就是三年。在那些没有白天黑夜的随“120”出征的日子里,廖岐鸣迅速成长起来,不怕苦,不怕累,反应敏捷,判断准确,胆大心细,他就像一颗刚出膛的子弹,全身都充满了能量,迸发出光彩。

2015年,援疆归来主持该院急诊科工作的汤小斌主任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位踏实肯干的小伙子,有意培养,在他的坚持下,廖岐鸣正式进入临床一线。2016年,他代表医院参加金华市院前急救技能比赛,通过笔试、现场救治、评估、CPR、除颤、转运病人等多个环节的考量,从来自金华大市的10几支队伍里脱颖而出,获得团体第二、个人第三的佳绩。同年,他参加浙江、江苏两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代表浙江参加苏、浙两省急诊青年辩论赛,作为二辩选手,他思维敏捷,口吐莲花,表现卓著,为浙江代表队赢得了荣誉。


 

 

 



 





我下班后最大的休闲和爱好就是看书,这是在学校留下的习惯。”廖岐鸣说:“医生这职业专业书太多,知识更新太快了,不看不行。”他不仅看医学书,同时也看《大学》、《传习录》等传世经典,力求修身齐家,知行合一。

  

对生命的敬畏源于一堂解剖课


廖岐鸣1996年就读于好用的足球竞彩app前身、原金华卫校全科9651班。据时任班主任的章良忠老师介绍,廖岐鸣在校成绩突出,担任着班里的纪检委员,说话做事很有号召力,还是连续两届校运会3000米的冠军,被评为全能型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实习生”。唯一听他抱怨过的就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太少,去晚了经常没位置。

说起母校和恩师,廖岐鸣感慨地说,身为医者,精湛的医学技术需要自身后期的努力,但是无论走到何方,都不能忘记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20多年前,我们还是初学医的顽童,有一次拿起骨头玩耍,被老师发现后训斥了许久。”廖岐鸣说,老师的话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些标本,为医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把心献给你、把肝掏给你,把每一寸皮肤和骨骼都给了你们,只希望你们进步,他们是你们的无言导师,要尊敬他们……

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对生命的敬畏,明白了生命不仅仅是活着有意义,死后也有意义,尊重不仅是给活人,还有死了的人。这种敬畏一直影响着我。

母校情深,恩师情重。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之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有一些匆匆而过,有一些影响至今。廖岐鸣对母校的情节就在于此。学校的教育不仅仅让他收获了知识和本领,让他明白了一种精神,一种生而为医的精神。初入医院的廖岐鸣,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去沉思、去开拓、去呐喊。而在努力工作的背后,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他,那便是母校教给他的敬畏生命。“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想必廖岐鸣也如同这新竹一般,在努力成长。


真正的坚守无须承诺


廖岐鸣朋友圈曾发过这么一段话:“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对坚守有这样解释: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我更喜欢毕淑敏在《星光下的灵魂》所说的:“真正的坚守,是没有人给予你任何承诺的,流逝的只是岁月,孑存的只是信念。一种苍凉中的无望守候,维系意志的只有心的一往无前。”战士的坚守是为国为民之大义,我们急诊人也同样拥有坚守的信念,一直坚守在与死神斗争的第一线,我为之自豪。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一切在急诊太平常了,就是因为太平常了,平常得连我们自己都忘了身上的良好品质。明天我要告诉女儿这一品德,告诉她,做任何事都要先学会坚守,让她习惯到坚守成为平常。最后我还要对她说句:“世上没有乞丐,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身上的金子而已。”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诚然,作为医生就是要如上所说,专注于患者。廖岐鸣在当今充斥这浮躁之风的社会里,还能拥有从一而终的坚守和无私奉献的初心,想必也是受了二十多年前那位老师的指点吧。

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但给病人以帮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

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至于安慰,更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邵林华认为廖岐鸣与他的同伴们就做了这样的温情之举。

医学院党委书记楼宏强说:“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廖岐鸣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是我们无数优秀校友中的代表,作为医生既要能治病,又要能暖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今后医学教育要重点推进、引导的方向。祝愿校友廖岐鸣和他的急诊科团队继续披荆斩棘,守护一方。”


链接:#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