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职新闻

金华日报: 康复回社区 病人很欢迎

来源:金华日报作者:金 璐时间:2017-03-13浏览:472设置

  康复回社区  病人很欢迎


    217日,本报《市民问政》关注如何让更多家庭医生走进千家万户,关注家庭医生普惠老百姓的问题。

  昨天上午,市文荣医院针灸科医生苏志龙又准时来到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卫生院,这里有20多名老病人在等待他。市文荣医院与澧浦镇中心卫生院是“医联体”,双方合作后,文荣医院每天都有专家去澧浦,做针灸理疗康复。澧浦镇到市区距离不近,早晨出门傍晚才能回家;而到镇卫生院看病,走半个小时就到了。市区大医院普遍床位紧张,而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就容易得多,报销比例也高,门诊能报50%,与大医院只能报20%相比,病人享受一样的医疗服务,负担却轻得多。

  随着我市家庭医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合作,开起了康复病房,老百姓无论是治疗颈椎腰椎等慢性病,还是大病出院后的康复,都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康复医生杨伟伟的故事

  市人民医院的杨伟伟副主任医师,来金华山旅游经济区赤松镇坐诊不到半年,已在附近老百姓中很有名气。

  今年68岁的钱秋凤就是慕名而来的病人之一。去年7月,赤松镇中心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签约合作办医仪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共享。杨伟伟被派到这里以后,分别到桥里方社区、石下村、山口冯村、黄泥垄村针灸、推拿、义诊及现代康复知识培训,300多人从中受惠。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钱秋凤的女儿那里。她找杨伟伟治疗颈椎,才一个多月,就已经不痛了。惊喜之下,她把妈妈也推荐到杨医师这里。钱秋凤自从上了年纪,老觉得关节麻木,尤其是下蹲吃力,连去池塘边洗衣服都不能蹲,非得带张小凳子不可。经过两次治疗,钱秋凤下蹲时已比原先轻松很多。

  前两天儿媳妇问钱秋凤,治疗效果好不好,要是好的话,她妈妈也有类似情况。钱秋凤连声称赞,并把亲家母也带到卫生院来治疗。

  像这样病人带病人的情况,杨伟伟还碰到过很多。他说,下到农村以后才发现,农村才是最需要康复治疗的地方。农村居民做体力活多,年纪大起来后身子骨容易疼痛。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很多农村老人对小病小痛都是能忍就忍,拖着拖着成了大病。通过合作办医,农村居民用更低的价格,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服务质量,每次只要几十元钱,大部分人都负担得起。

  让杨伟伟最自豪的是,他有个病人胸椎椎管占位手术后瘫痪在床,到他这里求诊的时候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病人不但站了起来,还能够走路,现在每天能够拿着助行器,自己走到卫生院来做针灸,开心得不得了。

  但杨伟伟也有很多遗憾。比如他同事在下村时,发现有个情况很糟的中风病人。原来,去年这个病人手术后出院回家的时候,虽然不能走路,手还是能动的,但后来情况越来越糟糕,现在手也不灵活了,话也没法说,经常把大小便拉在裤子上。即使现在马上开始治疗,效果跟手术后马上做康复治疗,也会有很大差别。

  “关键是明确诊断,然后对症治疗,该手术的手术,该保守治疗的治疗,该社区康复的康复。”杨伟伟说。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康复医生离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

  武义中医院康复病区搬到王宅

  武义王宅镇中心卫生院康复科病房里,窗帘簇新,光线明亮。在这里长期住院的王爷爷说,以前当地人做康复治疗只能到金华市区,他脑卒中出院后,家人听说王宅也有了康复科,看了觉得条件不错,就把他转到这里。卫生院离家近,给他做陪护的女婿骑电动自行车回趟家只要10分钟,其他几个子女也能经常来看望。

20148月,王宅镇中心卫生院与武义县中医院合作办医,利用卫生院的闲置病房搞“老年康复”病区,当月就住满病人。这家一度业务日益萎缩的卫生院是“双下沉两提升”的受益者之一,自从成为武义县中医院分院后,设立老年康复合作病区,全面改造并增设老年康复病床54张,两年来住院病人数比合作前增加7.5倍。

  病区主要收住中风后瘫痪、脑瘫、晚期肿瘤、心脑血管病等辖区和各级医院下转回社区康复病人,建立无障碍双向转诊通道,遇到疑难杂症向上转,康复病人向下转,创造了把病人留下来的可见平台。卫生院也与县中医院通过光纤联通,对于需要转诊中医院和下转到卫生院康复治疗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将患者的病史、病历、诊治用药等情况直接传送,实现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和统一;两院间还开通班车,方便医技人员工作和病人的转诊;县中医院康复病区也整体搬迁到分院。

  李俊国原先是内科医生,被送到省第一人民医院学习康复,回来后当上康复科医生。很多需要康复的病人都有基础疾病,他正好可以发挥作用。他说,卫生院有了叫得响的专科,医生才有职业成就感,也更愿意好好工作。除了“送出去”,把医生送到县中医院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实行B超、检验等人员轮流进修制外,还由县中医院牵头对接,杭州市老年病医院专家定期到分院坐诊、带教、适宜技术推广。病区按二甲中医院各项指标规范管理,病区医护有效的人员轮岗制使分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卫生院全面工作质量提升,卫生院已连续两年在全县19家基层卫生单位中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考核和综合考核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病区运行两年来,辖区千余名老年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住院治疗。80%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60%的患者能在部分帮助下行走。同时,当地的慢性病、常见病的患者选择在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比例也显著提高,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

  高水平医生下基层病人体验佳

  金职院医学院老师王小兵,每周会到市区四牌楼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一天,为社区居民服务。他和同事陶萍是我市第一批具有硕士学历的社区医生。

  硕士在社区里看病,会不会觉得大材小用?陶萍说,学历只能体现理论水平,作为医生,还是该在第一线多磨炼磨炼,否则水平无法提高,搞科研也是纸上谈兵,讲起课来学生都不要听。在社区里有很多偏瘫、截瘫、颈椎腰腿痛的病人,还有很多患有其他不严重的疾病可以用康复理念辅助治疗的病人,他们不一定愿意上医院,却会向社区医生寻求帮助。3年来,两人接触的病人多了,业务提高很快。

  那么,硕士做康复有什么不一样呢?王小兵说,在读硕士期间,所有的课都是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老师上的,他们感觉眼前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之前他只认为慢性病人和一些外伤手术后的病人需要物理治疗,现在却确信,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可以用物理治疗的手段来取得效果。比如做阑尾切除手术,假如有康复医生在手术前教给病人一些简单的方法,做少量训练,术后咳嗽时就不会牵动伤口引发疼痛。还有很多人感冒了感觉到喉咙里有痰,不论怎样剧烈咳嗽都咳不出,对康复医生来说这很好解决,能给病人减少许多痛苦。

  “国外的康复医生还会给病人留家庭作业。”陶萍说,国外的最新康复理念是“主动康复”,病人不但要配合医生做物理治疗,每次结束治疗时医生还要教患者几个动作,病人都会自行在家练习,这样不但效果更好,而且减少了医生的治疗时间,医疗费用也能大大降低。

  陶萍还说,国内的康复医生往往只负责病人从下床到出院这一阶段的康复治疗,国外则更主动,会在病人手术前介入,病人手术一做完马上开始锻炼,不但能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使之不容易卧床得肺炎或生褥疮,而且在病人出院后,他们也会全程跟踪,直到病人痊愈为止。两人把读硕士期间学到的知识在金华实践,效果不错。

  家住青春小区的郑阿姨是王小兵的病人之一。她对王医生赞不绝口,说他不但推拿手法好,而且态度特别好,对病人很耐心,经常劝慰她,只要心理放松、多锻炼、配合医生治疗就会好,还教她按摩头顶穴位。

  “有的病人在生理上我们帮不了什么,但可以在心理上提供支持。”陶萍说,她曾经给多湖街道一个重症肌无力患者义诊,这种病没有特效药,只能尽量延缓发病并减少并发症,患者整天坐在床上一动不动,心情很不好,她教他调整坐姿,每过一会就动一动,以免生褥疮。还有些中风患者,其实在血压稳定后就不用一直躺着,她教他们如何坐起来,这样视线比较开阔,心情也会好一些。

  未来家庭病床将越来越普遍

  家住市区假日城市花园小区的王忠民大伯中风已经8年。在曹大妈的努力下,他们的家里,既有着家庭的温馨,也有着像康复病房一样完善的设施。墙上安装了扶手,沙发上铺好了塑料垫子,房间里给轮椅移动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平时,曹大妈忙着做家务的时候,王大伯就坐在窗边看看电视,日子过得简单而平静。

  曹大妈说,自己最怕的就是上医院。自己背不动,扛不动,还要叫人叫车来帮忙,而且医院的费用高,住上几天就能花掉一个月的养老金。为了节省开支,她自己学会了针灸、推拿,再加上我市给慢病病人的补助,才把医疗开支控制在了能承受的范围内。曹大妈特别感激经常上门的家庭医生,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为老伴做的治疗会更有科学性。

  三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洪坞卫生站站长周巍峰说,像王忠民这样的家庭,将来会成为“家庭病床”的主要服务对象。

  在签约居民中,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患有各种慢性病,病情稳定却又需要特殊护理,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对这些病人来说,长期住院经济负担无法承受,在家休养却缺乏专业医疗照顾。家庭病床的出现,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以家庭为日常护理场所,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免去了病人长期住院或来回奔波之苦。

  根据去年市卫计委印发的《金华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规范与考核办法(试行)》,“家庭病床”有两类病人可以申请。一类是出院后转回社区但仍需要治疗的病人,比如脑血管意外瘫痪处于康复期的病人,骨折手术后需要换药、拆线、康复、功能锻炼的病人等。另一类则是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比如晚期肿瘤、偏瘫患者需要定期换药、定期更换尿管等。

  符合条件有需要的病人可向社区签约医生提出家庭建床的申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建床条件和患者情况作出评估,并按医保规定最后确定能否建床。确立“家庭病床服务”后,社区医生会帮助他们完成情况告知、办理建床手续,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等程序,之后就会根据家庭病床的诊治计划定期上门查床,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

  服务的内容是,对建床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家庭条件下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宣传预防保健知识;对疾病晚期的患者提供舒缓性照顾。家庭病床的服务项目应为适宜在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其提供应以安全有效为准则,一般是指在家庭中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

  “插导尿管、鼻饲管这样的事,做起来只要几分钟,但很多病人要专门为了这个上医院。”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徐静萍说。护理病人是一项专门技能,大部分家属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有了“家庭病床”,这些在家休养的病人就能获得更好的护理质量。不过,“家庭病床”的实施,还面临人手紧缺的瓶颈。有关人士呼吁,尽快补上全科医生的缺口,尽快培养一批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培训的高素质全科医生,充实家庭医生队伍。



    新闻链接:#



(责任编辑:)
[关闭页面] [打印页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